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

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

碎花被小说网 >> 明末强国梦 >> 第197章:到单县

第197章:到单县 2/2

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,指挥一支军队的将领是需要有学问和智慧的。我们可以想象,数万人的队伍,就算是搞一次旅游,能够有条不紊,不出大的事故也是不容易的。

汉代的名将韩信有一句名言:“韩信将兵,多多益善。”这句话是回答汉王刘邦的问话,刘邦问韩信:“你能带多少兵?”韩信答:“韩信带兵,越多越好。”这就表示了韩信带兵的能力。有的学者给出结论,从古至今,能够当得起“将兵多多益善”的人不超过十五个!我没有那么大的学问,也没数过,不过我认为此言不差,人的指挥能力是有限的。

正常情况下一日行军40里就不错,行进60里绝对是吃力的。果然,这60里走下来也是人困马乏,在离曹县城20多里的地方就宿营了。他们本就不打算进攻曹县,所以按计划明日继续急行军,直奔单县而去。

从河南进入山东的浙江一营,这一路上一直尾随着西路军,也已经习惯了,每天行进三、四十里然后就扎营。所以当他们得到保护山东南部的县城,尾随追击南边这一路人马的命令后,也分析研究的对策。任务主要还是保护南边的几个县城,命令中还要求减少伤亡,避免使用重武器,显然打击入侵者不是主要的任务。

定陶到山东南部边界就是100里左右,也就是说西路军的两路人马之间的距离不到100里,如果要超越官军到他们的前面阻截,这么狭窄的地方不可能偷偷渡过,遭遇战难免会发生。平原上两军遭遇,就难免激战,所以不如依旧悄悄跟在后面好一些。只要官军敢动手围攻县城,就可以立即出击,打乱官军的进攻计划。

这一念之差可差点误了事,他们就没有想到,官军突然加速行军。原本两军的间距就有一日的路程,就是40里,这一日官军多走了20里,距离拉大了。一营长石怀亮急了,可是营地已经驻扎下来,再拔营就太麻烦了,于是下令明日卯初(5点)拔营,行军一个时辰之后再吃早饭,并且要加快行军速度。一营的士兵全部乘车或者乘马,平原上急行军100里也是没问题的,这个差距还能弥补。

就这样到十月二十三日中午,卢象升的大军到了单县城下,一营也缩小了尾随的距离,紧紧跟随在他们后面二十多里的地方。

终于到达了单县,卢象升松了一口气,他实现了第一个战役目标。卢象升命令埋锅造饭,部队原地休息,他自己骑着马带上几个亲兵幕僚,有向前跑了一段,近距离观察单县城。

单县是个小城,城池不高,只有南北两个城门。城门的岗哨一见大队的人马到来,就登上城楼观看。俗话说人一过万无边无沿,胜旗招展,人喊马嘶,也是黑压压的一片。这个哨兵是卫所兵丁,他赶紧跑下城,边跑边喊“关城门!快关城门!”几个兵丁手忙脚乱的把城门关上,就去报告了。

两天前已经有命令下来,不让他们防守城墙和城门,因此,除了两个兵丁在城门里边站岗之外,其他的兵丁都撤了。县城里有一个百户,兵丁五六十人,都上城墙能占多大地方?城里有一个武警班,武警一般都超编,所以这一个班有15个人。班长、副班长每人一把喷子,13名战士人手一只新式火铳。另外有一个通信小组,两个人各配一把喷子。除此之外就是手榴弹,每人才两颗。他们这些武装维持一县治安是没有问题的,小股土匪也可以对付,打仗守城就不行了。这些武警连同卫所兵两天前就已经收缩的县衙门里了,卫所兵营都没有人了。

县差役敲着锣沿街叫喊:“关门闭户,严禁上街!”

骑在马上的卢象升看着城墙感到很奇怪,城门紧闭,城墙上一个人影都没有,旗帜倒是有一些。他不由得想到那天边界哨所上的情景,同样是看不到人,如果冲上去就会枪炮齐鸣。想到这里看看自己的距离,到城墙还有三里多,应该不会有危险。

卢象升本来就没有想攻城,只是在这边闹腾一下,把朱家的兵调过来。即便是佯攻也要上人啊!至少要几百人,这一次冲锋要伤多少人!想一想心里也打怵,真要是对敌作战,伤亡一些士兵也没什么,战争哪有不死人的?可这算什么事,士兵死在这里也太冤枉了?

这个仗打得就是奇怪,应了一句老话:麻杆打狼两头害怕!不是害怕敌人,而是怕打过分了,不好交代。

闷闷不乐的卢象升回到了临时营地,看到士兵们都在吃饭。他抬头间看到了神机营的火铳兵,心头一亮。有了,让他们前进到70步之内掩护登城。这样一来就可以极大的减少伤亡。于是他命令赶制两架云梯,准备攻城。

云梯是比较笨重的攻城器械,一般都是现场制作,极少有行军携带着云梯的,比照着城墙的高度捆绑几架梯子还是容易的,只要周围有树木就行。

---第197章完---

喜欢明末强国梦请大家收藏:(www.suihuabeixsw.org)明末强国梦碎花被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。

明末强国梦最新章节 - 明末强国梦全文阅读 - 明末强国梦txt下载 - 早点包子铺的全部小说 - 明末强国梦 碎花被小说网

猜你喜欢: 这游戏也太真实了农家小福女傲娇校花爱上我养成系男神:听劝后,我成了顶流我为长生仙逃生片场国家机器[末世]七零反派小媳妇重生之我要冲浪豪门男妻养崽崽[重生]